普益财富发布2012年第四季度银行理财能力排名
股份制银行仍为发行主力整体产品收益涨跌互现
普益财富日前发布了2012年第四季度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报告显示,去年四季度,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继续保持增长,发行数量为10146款,发行规模为10.13万亿元,较三季度增加25.22%。
从产品收益率看,和往年最后一个季度各类型银行出现预期收益率集体上涨不同,2012年第四季度呈现的却是涨跌互现的现象。从货币市场利率来看,2012年第四季度,除了10月末和12月末出现短暂快速上涨外,其余时间都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较为宽松的资金面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稳定提供了支撑。
从资金投向来看,2012年第四季度最主要的投资对象仍然是组合投资品种。不同的是银行在发行的组合投资类产品中逐渐增加了新的投资品种———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以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计划。对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政策的放松,使得证券公司集合、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范围几乎囊括了金融市场的所有可投资品种,这对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既形成了竞争,也提供了合作的机会。
从投资期限来看,1个月至3个月期产品仍然是理财产品的主流期限品种。2012年第四季度延续了二季度和三季度的趋势,即1个月至3个月、3个月至6个月产品占比继续下降,而6个月至1年、1年以上产品占比上升,银行理财产品呈现出拉长投资期限的趋势。
综合理财能力:股份制银行表现优异农业、中信、光大居三甲
据《普益标准·银行理财能力排名》,2012年第四季度,理财能力综合排名前十位的银行依次是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江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东莞银行及工商银行。综合排名前10中,股份制银行占了6席。
本季度农业银行分类指标测度中,收益能力和信息披露规范性得分均在单项排名位列第一。风险控制能力和评估问卷得分位列第八和第三,发行能力和理财服务丰富性的单项排名也较为靠前,优秀的单项表现使得该行理财能力综合排名位居榜首。
中信银行综合排名第二,主要受益于该行本季度理财服务丰富性、评估问卷、风险控制能力和发行能力的较好表现,分别居单项的第一、第一、第二和第三。
光大银行位居综合排名第三,该行在风险控制能力、评估问卷、理财服务丰富性和收益能力4个单项排名中表现较好,分别居单项的第一、第三、第九和第十。
本年度理财能力综合排名后十的银行为城商行、农商行或者农信社。其中,中山农信社排名最末一位,主要原因在于该行发行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评估问卷均为倒数一名。宁夏银行因发行能力、收益能力、理财服务丰富性、信息披露规范性和评估问卷均排在倒数十名内,导致综合排名位列倒数第二。
发行能力:股份制银行仍为主力城商行地位继续稳固
据《普益标准·银行理财能力排名》,2012年第四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能力排名前十位的银行依次是: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工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平安银行和农业银行。
从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尽管依然是2012年第四季度产品发行的主力军,但是其发行总量从第三季度的4318款下滑至第四季度的3897款,成为下滑数量最多的发行主体,同时市场占比下滑6.65个百分点至38.41%。
城市商业银行继续保持发行量第二的位置,第四季度发行量较第三季度增加548款至2843款,与国有银行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开。国有银行第四季度发行量为2644款,较第三季度增加354款,虽然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发行量增长显著,但是仍然未能超过城市商业银行。东莞银行、徽商银行、江苏银行、珠海华润银行、杭州银行和龙江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第四季度发行量较第三季度均有较大增长,共同推动城市商业银行整体发行量大幅上升并使其成为增长最显著的发行主体。
农村商业银行在第四季度发行量为481款,较第三季度增加89款,虽然增长量较少,但增幅达到22.70%,增幅仅次于城市商业银行位列第二。农村信用社和外资银行第四季度发行量分别为11款和270款,较第三季度分别减少4款和2款,发行量变化均较小。
收益能力:农业银行居首位东莞、平安继续较好表现
据《普益标准·银行理财能力排名》,2012年第四季度收益能力排名前十位的银行依次是农业银行、东莞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中国银行、恒丰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及光大银行。
2012年第四季度公布到期产品收益的银行有89家,各家银行到期EI值的平均表现为2.0116;三季度公布到期产品收益的银行有88家,各家银行到期EI值的平均表现为1.9065。与三季度相比,四季度到期EI值的平均表现仅有微幅上涨,这从侧面反映出即使临近年关国内市场利率水平仍处在相对低位,并基本保持稳定状态。
2012年第四季度,农业银行仍居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能力单项排行榜首位,该行公布了到期收益情况的产品多达455款,该行到期产品的平均EI值(到期收益率/同期限理论存款利率)在纳入排名的银行中并不居前,但在国有银行中仍是表现最好的。同时该行平均EI值的波动范围非常小,到期EI值的稳定程度在纳入排名的银行中位居第四。较多的到期产品数量和稳定的到期收益表现,共同促进该行在收益能力单项中保持领先地位。
东莞银行收益能力排名第二位,该行到期产品平均EI值在纳入排名的银行中最高,为2.92。该行公布到期收益率的产品,平均到期收益率达4.58%。
平安银行收益能力排名第三位,在纳入排名的69家银行中,该行到期产品平均EI值较为靠前,平均EI值的波动范围也相对较小,到期产品数量多达290款,仅低于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风险控制能力:光大银行居首位江苏银行和齐鲁银行位列前十
据《普益标准·银行理财能力排名》,2011年第四季度,调整后(指加入风险控制问卷后)的银行理财风险控制能力排名前十位的银行依次是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农业银行、江苏银行、齐鲁银行、恒丰银行及恒生银行。风险控制能力排名前十的商业银行中,有1家国有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家外资银行。
从产品风险控制措施设置方面来看,四季度排名体系继续将保本型产品看作存在风险控制措施的产品;对于非保本浮动型产品,考查产品说明书中是否明确提出风险控制措施,这些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保证担保、不动产抵押,动产质押,权利质押、政府信用、资产回购、收益权分级等。从收益实现能力方面来看,四季度收益实现能力仍然按保本型产品和非保本型产品进行区分,通过调整权重,在收益实现能力衡量中,降低保本型产品的贡献度,提高非保本型产品的贡献度。从收益稳定性方面来看,四季度排名体系继续将收益稳定性按产品实际到期收益相对于最高预期收益的正向偏离和负向偏离进行区分。
在四季度风险控制能力单项排名中,排在首位的是光大银行。该行发行产品266款,约70%的产品具备风险控制措施,故风险控制措施得分较高,公布到期收益的155款产品中有34款为保本型产品,121款为非保本型产品,这些非保本型产品都实现了最高预期收益率,促使该行收益实现能力在所有银行中得分较高,同时该行到期产品的稳定性为满分,风险控制问卷得分也较高。
理财服务丰富性:中信银行排名居首银行投资对象过于单一问题有所改善
据《普益标准·银行理财能力排名》,2012年第四季度,银行理财服务丰富性排名前十位的银行分别是:中信银行、中国银行、东莞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徽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和北京银行。
2012年第四季度,中信银行产品丰富性位列第一,其多样性得分3.83分,成长性得分0.33分,丰富性总得分4.17分。产品多样性得分主要依据银行发行产品的收益类型、投资币种、投资期限和投资对象的种类数目。
第四季度,大部分银行在理财产品收益类型过于单一的问题上依然没有太多改善,但在投资对象过于集中的情况有所改变。第四季度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类型依然以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型为主,该类产品占总发行量的比例从第三季度的65.21%进一步上升至第四季度的68.30%,而保本浮动收益型和保证收益型产品发行量较第三季度小幅下滑,其占比也相应收缩;在投资对象方面,投向债券与货币市场工具的产品在第四季度的占比从第三季度的43.09%上升至44.92%,同时组合类产品的数量和占比继续进一步增加,使得整体产品的投资对象过于集中的情况有所改善;期限方面,期限在1~3个月之间的产品占比从第三季度的52.93%上升至第四季度的53.96%,期限在3~6个月之间的产品占比从25.37%上升至27.66%,6个月以上中长期产品的占比继续下滑至15.05%。
信息披露规范性:城商行表现较佳部分银行到期产品信息披露亟待改善
据《普益标准·银行理财能力排名》,2012年第四季度,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规范性排名前十位的上银行依次是:农业银行、南京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工商银行、德阳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平安银行和杭州银行。
第四季度,城市商业银行在信息披露规范性上的表现较第三季度进一步改善,排名前十位的银行中,城市商业银行数量最多共有4家。南京银行在信息披露规范性上的得分达到11.21分,在所有银行中排名第二位。不过,南京银行的到期信息得分较第三季度有所下滑,表明该行在到期产品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方面有待改进。
在产品到期信息披露方面,国有银行的透明度依然居前,除了交通银行位列第十一位以外,其余国有银行在该单项的排名中均位列前十名,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分别位列第二、三、六位和第九位,体现出国有银行在产品到期信息披露上的及时性和透明度。股份制银行中的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和华夏银行同样位列前十位。城市商业银行在产品到期信息披露上的表现则表现较差,其中表现最好的江苏银行仅位列第十五位,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排名都位于二十位之后,凸显出这些银行在到期产品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方面亟待加强。






